学术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术研究 >> 学术动态 >> 正文
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建德教授做客金沙集团3354cc“文渊论坛”
发布时间:2025年05月20日 14:32    作者:闫竞文    点击:[]

5月16日下午,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建德教授应邀做客金沙集团3354cc2025年第4期“文渊论坛”,为学院师生作题为“从人员流动看英美学术共生现象”的学术报告。本次讲座由金沙集团3354cc申富英教授主持。



讲座伊始,陆建德对国内外形式进行分析。近年来,全球科研人才流动格局因各国政策与经济环境的变动而加速重塑。美国与英国作为传统学术高地,其互动关系尤为引人注目——从美国科研人才“赴英求职”热潮的涌现,到两国学术生态的互补与博弈,一场围绕“稳定性”与“学术自由”的人才迁徙正在重新定义英美学术共生现象。



陆建德特别提到了莎士比亚的作品,并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,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学的核心象征,其作品与思想在英美学术互动中始终扮演着文化基因的角色,推动了文化在文学、戏剧研究及人文思想领域的深度共生。这种共生现象不仅源于莎士比亚作品的普世价值,更与历史及当代的学术人才流动密切相关。

陆建德还提及了小说与电影在学术交流中的重要意义。作为文化载体,小说与电影不仅反映社会现实,更通过叙事建构、思想传播和跨文化对话,深刻影响着英美学术共生现象的形成与发展。这种共生既体现在学者流动带来的知识交融,也表现为学术理论与文化实践的双向互动。小说与电影通过叙事建构、空间隐喻与文化传播,成为英美学术共生现象的重要推手。它们既记录历史流动(如殖民遗产与战后重建),又参与理论创新(如空间诗学与跨学科方法),更通过公众影响力塑造学术生态的未来。

此外,陆建德还介绍了美国作家庞德对英美文化共生的作用,埃兹拉·庞德作为20世纪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核心推手,其创作与活动深刻体现了跨大西洋文化学术的共生性。他早年移居伦敦,成为连接英美文学界的桥梁,其对学术共生的贡献在于揭示:文化碰撞与人才迁徙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渠道,更是思想创新的催化剂,塑造了现代英美文学互为镜像、彼此滋养的独特生态。

陆建德的讲座聚焦全球科研人才流动与英美学术共生现象。他指出,政策与经济变动加速了人才迁徙,英美围绕“稳定性”与“学术自由”博弈,形成互补共生态势。这种共生既源于作品普世性,更与历史及当代人才流动相关。讲座揭示文化载体、人才流动与学术共生的多维联动,为理解全球知识生产格局提供新视角。



此次讲座不仅为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,更为广大学生树立了榜样。陆建德以其热烈的学术激情和严谨的治学态度,激励着大家要解放思想,开拓眼界,纵览英美文化,运用到我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去。




上一条:上海外国语大学陈壮鹰教授做客金沙集团3354cc“文渊论坛” 下一条:北京师范大学李炜教授做客金沙集团3354cc“博约论坛”

关闭

Copyright © 2018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.Shandong University.  版权所有:3354cc金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-百科 NO.1  [网站管理]  [办公信息登录]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5号金沙集团3354cc  邮编:250100  电话:+86-531-88377017  传真:88378210